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脑卒中急性期损伤机制研究

杨洋, 张续, 郭志甫, 樊高芳, 王珂, 李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24, Vol. 27 ›› Issue (05) : 529 -533.

PDF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24, Vol. 27 ›› Issue (05) : 529 -533.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脑卒中急性期损伤机制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脑卒中急性期损伤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模拟卒中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卒中后脑组织样本进行代谢组分析,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及人类代谢数据库(HMDB)分析代谢组结果。结果 卒中后变化明显的194个代谢物中(P<0.05且VIP>1),上调的代谢物有111个,下调的代谢物有82个,其中海藻糖、葡糖苷酸、谷胱甘肽硫醇、尿酸等物质变化显著(P<0.01),分属下列物质:辅因子类、脂质、氨基酸、核苷酸、单糖、二十烷类、神经递质等。KEGG富集通路分析显示,丙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牛磺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糖酵解、核苷酸代谢、嘌呤代谢通路为差异显著的代谢通路[-Log10(P value)>3且impact value>0.15]。结论 卒中后有关脂质代谢、能量代谢、核苷酸代谢活动显著变化,为探索损伤机制和寻找干预靶点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 非靶向代谢组学 / 缺血再灌注损伤 / 脂质代谢 / 能量代谢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杨洋, 张续, 郭志甫, 樊高芳, 王珂, 李楠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脑卒中急性期损伤机制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 27(05): 529-533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