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A数据后处理对颈内动脉狭窄处血流动力学特点的研究

孙玉玺, 程哲, 陈硕硕, 巢青, 束汉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24, Vol. 27 ›› Issue (05) : 547 -551.

PDF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24, Vol. 27 ›› Issue (05) : 547 -551.

基于CTA数据后处理对颈内动脉狭窄处血流动力学特点的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基于头颈部CTA影像数据建立计算流体力学(CF)仿真模型,研究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1-05—2023-03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运用脑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颈动脉及颈内动脉进行3D模型重建,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测量及统计,测得颈内动脉狭窄处的壁面剪切应力(WSS)、时间平均壁面剪切应力(TAWSS)、震荡剪切指数(OSI)、相对滞留时间(RRT)并分析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 颈内动脉狭窄区域的WSS、TAWSS、OSI、RRT分别为58.669 3(43.882 0,65.979 2)、18.695 8(14.973 8,25.534 6)、0.074 6(0.063 3,0.085 4)、0.092 3(0.082 2,0.109 6),正常侧WSS、TAWSS、OSI、RRT分别为15.215 3(9.039 7,25.117 2)、5.138 2(3.373 4,6.139 9)、0.122 7(0.099 7,0.151 2)、0.712 3(0.519 0,0.821 7)。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分别为1.925 9±0.125 5、4.374 1±0.277 9,正常侧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分别为0.992 6±0.074 7、6.190 7±0.260 9。狭窄区域的WSS、TAWSS明显增大,OSI和RRT相对较小,血流速度明显增大,同时伴随较小的血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因素较正常侧发生明显变化,可通过CFD仿真模拟分析方法评估血流动力学因素变化程度,帮助分析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危险程度,辅助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 CT血管造影 / 头颈部 / 计算流体力学 / 血流动力学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孙玉玺, 程哲, 陈硕硕, 巢青, 束汉生 基于CTA数据后处理对颈内动脉狭窄处血流动力学特点的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 27(05): 547-551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