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极重度狭窄伴血栓形成介入术中的应用

傅懋林, 王双虎, 郑晓鸣, 赵晴, 金润女, 吴美娜, 阮志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24, Vol. 27 ›› Issue (02) : 159 -164.

PDF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24, Vol. 27 ›› Issue (02) : 159 -164.

替罗非班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极重度狭窄伴血栓形成介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预处理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极重度狭窄伴血栓形成介入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22-06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极重度狭窄伴发原位血栓形成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检查诊断后72 h内行CAS,根据在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成形术前是否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预处理分为研究组(15例)及对照组(19例)。结果 研究组经替罗非班预处理后血栓消失6例(40.00%),血栓缩小5例(33.33%),无变化4例(26.67%)。研究组术后残余狭窄率为(15.33±12.46)%,对照组(17.37±11.95)%,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1例患者出现新发急性脑梗死,对照组8例。术后1周头颅MRI检查,研究组1例出现新发梗死灶,对照组8例。研究组出现临床事件及影像学新发梗死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近期手术并发症单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3个月后mRS评分(0.47±0.83)分,对照组为(1.68±1.20)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3.331,P=0.002)。结论 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极重度狭窄伴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治疗时,进行替罗非班预处理后可有效降低血栓逃逸、支架内血栓形成等手术相关并发症,而且不额外增加出血、再灌注损伤、死亡等风险,并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远期预后,安全有效。

关键词

替罗非班 / 颈动脉粥样硬化 / 重度狭窄 / 血栓形成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傅懋林, 王双虎, 郑晓鸣, 赵晴, 金润女, 吴美娜, 阮志芳 替罗非班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极重度狭窄伴血栓形成介入术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 27(02): 159-16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