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类CT成像技术引导弯针经不同途径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对比

李达, 郑姝文, 朱文阳, 孙娜, 左小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24, Vol. 27 ›› Issue (02) : 200 -205.

PDF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24, Vol. 27 ›› Issue (02) : 200 -205.

DSA类CT成像技术引导弯针经不同途径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对比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DSA类CT成像技术(Dyna CT)引导弯针经不同途径射频热凝(RFTC)治疗三叉神经痛(TN)第2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01—2021-1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疼痛科收治的90例第2支T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A组采用Dyna CT引导弯针经圆孔外口路径RFTC治疗,B组患者采用Dyna CT引导弯针经圆孔内口路径RFTC治疗。比较2组平均操作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不同时间点累计缓解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结果 A组操作时间(20.47±2.65)min,显著低于B组的(24.39±3.14)min;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8.89%,显著高于B组的71.11%(P<0.05)。术后1周、8周和12周,A组累计缓解率分别为62.22%、71.11%和77.78%,显著高于B组的40.00%、48.89%和57.78%(P<0.05)。术后1周、8周和12周,A组VAS评分分别为(5.69±0.95)分、(4.64±0.65)分和(3.13±0.48)分,高于B组的(5.01±1.03)分、(3.98±0.78)分和(2.45±0.86)分;PSQI评分分别为(15.02±2.34)分、(12.51±1.09)分和(9.87±0.75)分,高于B组的(12.45±2.58)分、(10.05±1.18)分和(7.33±0.89)分(P<0.05)。A组TN患者术后12个月复发率24.83%,高于B组的6.67%(P<0.05)。结论 与经圆孔外口穿刺入路比较,Dyna CT引导弯针经圆孔内口穿刺RFTC可有效提高TN疗效,减轻术后疼痛反应,降低远期复发率。

关键词

Dyna CT引导 / 弯针 / 圆孔内口 / 圆孔外口 / 射频热凝 / 三叉神经痛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李达, 郑姝文, 朱文阳, 孙娜, 左小华 DSA类CT成像技术引导弯针经不同途径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对比[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 27(02): 200-205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