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中心伽玛刀和射频热凝术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临床分析

樊宝华, 吴祎炜, 张文川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25, Vol. 28 ›› Issue (07) : 865 -870.

PDF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25, Vol. 28 ›› Issue (07) : 865 -870.

单中心伽玛刀和射频热凝术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临床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分析单中心伽玛刀和射频热凝术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第九人民医院2021-07—2023-06收治的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单中心伽玛刀治疗的57例患者为A组,射频热凝术治疗的61例患者为B组。术后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简化改良的Mc Gill量表(MPQ)评分]、咀嚼肌肌电[颞肌前束(TA)、咬肌(MM)肌电峰值]、血清疼痛介质[β-内啡肽(β-EP)、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B组临床有效率高于A组(90.16%比75.44%,P<0.05)。B组术后1个月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低于A组(P<0.05)。2组术后1个月TA肌电峰值、MM肌电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个月血清疼痛介质SP、PGE2、5-HT水平低于A组,β-EP水平高于A组(P<0.05),血清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术后面部麻木发生率高于A组(P<0.05)。术后3个月,A组复发3例(5.26%),B组2例(3.2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中心伽玛刀比较,射频热凝术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在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减少机体疼痛介质和炎性介质分泌方面效果更佳,但其术后面部麻木风险相对更大。

关键词

难治性三叉神经痛 / 单中心伽玛刀 / 射频热凝术 / 并发症 / 疼痛 / 炎症反应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樊宝华, 吴祎炜, 张文川 单中心伽玛刀和射频热凝术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 28(07): 865-870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3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