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及3D Slicer可视化技术辅助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段新聪, 程哲, 陈奥运, 巢青, 孙玉玺, 王大巍, 束汉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25, Vol. 28 ›› Issue (06) : 668 -672.

PDF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25, Vol. 28 ›› Issue (06) : 668 -672.

人工智能及3D Slicer可视化技术辅助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究人工智能及3D Slicer可视化技术在辅助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0-01—2023-09就诊的100例经DSA确诊并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以及3D Slicer软件后处理CT血管成像(CTA)影像数据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测量动脉瘤瘤颈及最大直径,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AI及3D Slicer对100例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2%和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测量动脉瘤瘤颈<3 mm、3~5 mm时,AI与DSA测量动脉瘤瘤颈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一致性均为差(ICC=0.019、0.184)。测量动脉瘤最大径<3 mm、3~5 mm时,AI与DSA测量的ICC一致性为差(ICC=0.051、0.031)。3D Slicer与DSA测量动脉瘤瘤颈<3 mm、3~5 mm时一致性均为较好(ICC=0.537、0.602)。测量动脉瘤最大径<3 mm和3~5 mm时一致性为较好和好(ICC=0.732、0.777)。测量动脉瘤瘤颈>5 mm时,AI及3D Slicer均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为好和较好(ICC=0.956、0.741)。测量动脉瘤最大径>5 mm时,AI与DSA测量的一致性为好(ICC=0.767),而3D Slicer表现出极高的一致性(ICC=0.985)。AI、DSA及3D Slicer在测量动脉瘤瘤颈及最大径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I及3D Slicer在颅内动脉瘤辅助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准确测量动脉瘤瘤颈及最大径有关动脉瘤形态的详细数据,对AI及3D Slicer进一步优化后可在颅内动脉瘤的智能诊断方面进行推广。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 人工智能 / 3D Slicer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CT血管成像 / 手术规划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段新聪, 程哲, 陈奥运, 巢青, 孙玉玺, 王大巍, 束汉生 人工智能及3D Slicer可视化技术辅助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 28(06): 668-672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