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摘要
周星驰的经典电影《喜剧之王》鼓励青年坚持梦想、努力奋斗,深度契合年轻受众的受挫心理和真爱理想,带来了极佳的观影体验。《新喜剧之王》复刻《喜剧之王》的电影文本,尝试召唤起观众对其的情怀体验,但这种再创作因缺乏观众喜闻乐见的真爱理想,人物设置新意不够,故无法完整地延续原IP生成和凝结的情感。《新喜剧之王》的意义生成机制过于依赖《喜剧之王》,在社会布景方面悬浮游离,演员表演刻意模仿“无厘头”,缺乏主动性,使得观众在解读影片意义时出现明显滞涩。《新喜剧之王》尝试带给观众的正能量与时下的“丧文化”之间产生了严重的排异反应;受众从如梦的励志表演中并不能获得观影的满足,传播者的意图和受众对电影信息的获取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裂隙;佛系青年极力抵抗并尝试消解鸡汤话语,使得周星驰对年轻人坚持理想的召唤落在了空处;在青年亚文化中,周星驰及其电影作品从一种顺向建构的资源库变成了反向吐槽的对象。这也启示我们,经典IP再创作必须在把握原作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形成独立的文本意义,对原IP意义进行拓展和延伸,并要与当下社会现实有效对接,才能真正召唤起观众的情怀体验。
关键词
《喜剧之王》
/
《新喜剧之王》
/
经典IP
/
“丧文化”
/
残酷戏剧
Key words
张晓东
周星驰经典电影IP再创作的得失与启示——基于《喜剧之王》与《新喜剧之王》的分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37(02): 135-142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