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

孙兰英, 郝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Vol. 36 ›› Issue (04) : 14 -21.

PDF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Vol. 36 ›› Issue (04) : 14 -21.

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中国式的现代化”具有其“特别性”。它生发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特定历史环境下,具体使用于1979年至1984年这一时间段的现代化相关政治话语中,是立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动荡挫折后我国坚定追求现代化的具体战略,强调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特色与中国实际。“中国式的现代化”是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现代化谨慎探索的发展态度、实事求是与立足自身的原则遵循、调整起步的战略规划与理论发展。而历经四十多年的现代化实践与理论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标志着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现代化开启了新局面,体现为自信自立的科学态度、自我发展与世界视野的价值融合、伟大成就的现实取得与理论体系的成功构建。可以说,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升级转换,在发展态度、发展视野、现实与理论成就方面体现了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性跃升。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字的删除、这一话语的变动与转化彰显了我国现代化思想在理论层面的成熟与自信,表明了在实践层面中国式现代化已处于我国现代化的成熟点与人类现代化的转折点。

关键词

邓小平 / 中国式的现代化 / 新时代 / 中国式现代化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孙兰英, 郝明 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36(04): 14-21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