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监管与治理模式探究

卢安文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Vol. 37 ›› Issue (03) : 113 -121.

PDF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Vol. 37 ›› Issue (03) : 113 -121.

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监管与治理模式探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生活的深刻变革,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为生活增添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潜在风险。这些风险源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难以实现有机统一,其影响不仅关系技术发展本身,更触及社会伦理和法律规范,重要性不容忽视。文章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视角分析了人工智能带来的四种潜在风险:虚假信息易导致公众对信息产生误解,隐私侵犯对个人基本权利构成威胁,数据偏倚可能加剧社会不公与歧视,以及不可解释性增加了技术应用的不确定性。随后,对比了美国、欧盟、新加坡等国家和组织的人工智能监管模式,并展开比较分析,指出了每种模式的优势与局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态政企合作框架的人工智能风险试探性治理策略,旨在通过构建动态合作框架实施试探性治理,推行迭代政策制定,提升企业灵活性与适应性,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以此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融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积极健康发展,从而有效控制风险。国际社会需共同努力,推进治理方式创新,促进人机和谐共生。在这一进程中,我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贡献自身力量,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 试探性治理 / 潜在风险 / 监管模式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卢安文 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监管与治理模式探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37(03): 113-121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