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视阈下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治理对策——基于102份民事判决书的研究

孟醒, 曾祥铭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Vol. 37 ›› Issue (01) : 68 -79.

PDF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Vol. 37 ›› Issue (01) : 68 -79.

数字经济视阈下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治理对策——基于102份民事判决书的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在数字经济视阈下,大众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时常发生,对国家安全和公民个人权益构成影响,理应予以重视。文章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筛选了102份涉及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纠纷的民事判决书,并对其中的抗辩理由与裁判结果进行数据化分析。其中,抗辩理由主要涉及电子协议的知情同意原则、不存在侵权事实以及未造成实际损害三种情况;而在裁判结果方面,补救措施视角下的赔偿损失概率相对较小且金额较低,隐私协议视角下的胜诉率和获赔率存在不合理差距。肇因于此,文章结合具体案件,深入剖析了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案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包括“知情同意”原则在实际应用中趋于形式化和概念化,使得其落实困难;同时,针对个人信息泄露后的责任追究,面临责任主体不明确以及追责结果不明确的困境;此外,囿于风险预防意识相对薄弱,尚未建立健全有效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来遏制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乱象的迭生。为了针对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引发的问题进行有效治理,首先应聚焦于打破App“知情同意”原则的实践壁垒,具体包括充分告知用户收集内容、构建用户信息退出机制、配套恰当的信息收集同意类型等措施;其次,构建“收集责任制”以明确责任主体,并逐步推动公益诉讼的应用以解决追责难的桎梏;最后,在公益诉讼程序中完善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强化风险预防与侵权警示。如此,有助于协调好数字经济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的交互价值,对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数字中国具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 公益诉讼 / 惩罚性赔偿 / 知情同意原则 / 收集责任制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孟醒, 曾祥铭 数字经济视阈下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治理对策——基于102份民事判决书的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37(01): 68-79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