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之外:群众影评与谢晋电影的“交互式创作”

王飞翔, 朱浩宇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Vol. 36 ›› Issue (03) : 157 -166.

PDF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Vol. 36 ›› Issue (03) : 157 -166.

银幕之外:群众影评与谢晋电影的“交互式创作”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在当代中国电影导演谱系中,谢晋无疑占据着一个极为关键的位置。长期以来,学界对谢晋电影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文本批评”与“美学阐释”的研究框架占据了一定的主导地位,鲜有对谢晋导演社会活动的关注。研究聚焦谢晋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系列社会性活动,考察其与80年代普通电影观众、业余影评员以及群众影评组织间的交流和互动,发现了谢晋“交互式创作”的内在逻辑。一方面,聚焦谢晋社会活动家的身份,讨论其与群众影评浪潮的互渗,并在双方的交互进程中,推动了群众影评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建构;另一方面,群众影评通过对话、商榷等多元化的方式,积极参与对谢晋电影的评论,而且以“历史微声”的特点,介入到80年代“谢晋模式”的讨论谱系,建构出区别于电影知识分子的话语场域。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对群众影评的考察,发现“谢晋电影”的意义生产并非局限于“电影文本”,更多则呈现在银幕之外的社会文化范畴中,并成为透视文艺“人民性”的典型艺术实践。基于此,经由谢晋与群众影评的情感交互,我们试图开辟一条再次审视“谢晋电影”的民间通道,以期丰富、拓展目前学界对谢晋电影研究的疆界。

关键词

谢晋 / 群众影评 / “交互式创作” / 人民性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王飞翔, 朱浩宇 银幕之外:群众影评与谢晋电影的“交互式创作”[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36(03): 157-16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