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悲剧和喜剧构成范畴看美学在中国的变异

付骁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Vol. 36 ›› Issue (02) : 174 -181.

PDF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Vol. 36 ›› Issue (02) : 174 -181.

从悲剧和喜剧构成范畴看美学在中国的变异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美学在多国传播过程中存在复杂的变异问题,其中审美文学化是一个显著现象。从哲学上看,范畴包含属相和种相。美是属相,其中作为种相的崇高和优美构成美的一组范畴,而悲剧、喜剧和美不存在种属关系。美学上的崇高和优美是作用于人类视觉的图像对象,而悲剧和喜剧与视觉无关。在从古希腊到18世纪中叶美学学科建立之初,其间悲剧和喜剧并非美学或审美范畴,此后经由德国和苏联学者将崇高和优美延伸到文学领域讨论,悲剧和喜剧作为崇高和优美在文学中的对应概念才被确立为美学范畴。在此过程中,不仅崇高和优美发生变异,不固定在视觉领域内被讨论,悲剧和喜剧也发生变异,成为一组构成美范畴的种相。这种在欧洲变异了的美学接纳了较多非视觉对象或要素,使美感和视听两种感觉有关的基本点被动摇,产生许多相互缠绕、复杂难解的问题。美学进入中国后,将悲剧和喜剧不加质疑地认为是一对美学或审美范畴。如画作为一个自然审美概念,研讨范围局限在英格兰有关湖区和苏格兰山地的旅行写作内,因其具有明确的所指对象和形式特征,故很难变异。由于没有对应的戏剧体裁,如画几乎被中国学界遗忘。美学在中国变异为一门与文学理论接近的学科,与哲学、自然审美渐行渐远。

关键词

美学变异 / 喜剧 / 悲剧 / 如画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付骁 从悲剧和喜剧构成范畴看美学在中国的变异[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36(02): 174-181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