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动态能力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陈汉辉, 曹泽星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Vol. 36 ›› Issue (03) : 115 -125.

PDF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Vol. 36 ›› Issue (03) : 115 -125.

数字化转型、动态能力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已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企业作为宏观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其创新发展水平与宏观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密切相关,企业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转型升级来进一步提升自身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为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16-2021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实证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其一,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正相关,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定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旧成立。其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实施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的吸收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进而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对中介变量进行Sobel检验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其中,吸收能力的作用效应最强,创新能力次之,适应能力最弱。其三,通过对企业所有制、规模大小及企业所处地区进行异质性分析后发现,相比较于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及中西部地区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及东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强。本研究拓展了数字化转型相关理论,对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企业早日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 全要素生产率 / 动态能力 / 中介效应 / 高质量发展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陈汉辉, 曹泽星 数字化转型、动态能力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36(03): 115-125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