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舆图与经验反思:20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的跨文化扩散

陈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Vol. 36 ›› Issue (01) : 165 -174.

PDF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Vol. 36 ›› Issue (01) : 165 -174.

传播舆图与经验反思:20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的跨文化扩散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电影盛极一时,在跨文化传播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近乎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全球性”电影。这一时期,香港电影在亚洲与欧美等地区的传播上均有突破,以“邵氏”“嘉禾”“新艺城”为代表的电影公司在既有传播格局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充,通过卖埠、合拍或参展等多种形式完成传播或行销任务,并以明星制与类型片成功实现了市场的巩固与拓展,涌现出如成龙、周润发、杨紫琼等世界级影星,亦创造出动作片、黑帮片、神怪片等颇具“港味”的电影类型。同时,香港电影自身强烈的大众属性、高效专业的录像带化以及影展影评的褒奖推介,共同促成了其海外影迷群体及迷影文化的生成,也建构起香港电影在各区域内部的传播结构与体系,不仅形成广泛的观影热潮,还体现出各区域电影对其经典段落的模仿或引用。此外,通过对香港电影跨文化传播进行总结与反思,应当肯定的是其在该时期获得的一系列足资借鉴的成果,即以浓郁的本土文化为支撑,通过多元电影类型的创新来避免路径依赖与市场疲劳;但亦应指出,未来的香港电影不宜为迎合外部市场而牺牲自我风格与技巧,而应当充分重视长期以来积累的制作传统,并在结合外部电影之优长的同时,灵活发扬自身制片优势,寻找与自身电影工业体系相匹配的生产模式。

关键词

香港电影 / 跨文化传播 / 迷影文化 / 制作传统 / 文化主体性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陈昊 传播舆图与经验反思:20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的跨文化扩散[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36(01): 165-17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