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水道迁移模式及成因机制

梁诗琴, 吴伟, 向威, 赵中会, 随雅萍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Vol. 47 ›› Issue (01) : 27 -41.

PDF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Vol. 47 ›› Issue (01) : 27 -41.

深海水道迁移模式及成因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深海水道是陆源碎屑沉积物向深水盆地输送的重要通道之一,同时也是深水盆地中砂体沉积的主要场所,广泛发育于全球范围内的被动大陆边缘。为了厘清深海水道迁移与成因机制,对过往研究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根据迁移方式可将深海水道分为单向迁移水道(上游迁移型和下游迁移型)和多向迁移水道(顺流迁移型、侧向迁移型和障碍迁移型);可依据水道深泓线变化对水道迁移特征进行具体表征,单向迁移水道发育伴随深泓线整体变化,多向迁移水道则主要为局部变化;底流与重力流的交互作用控制单向迁移水道的沉积建造,此外自身环流以及上升流作用也影响水道的沉积演化,多向迁移水道则受海平面升降、物源供给、构造运动、古地形与水道自身沉积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控制。未来深海水道迁移模式研究和发展方向主要包括3个方面:1)积极开展多尺度的定量化研究;2)深入探究各种动力学因素耦合关联的水道迁移机制;3)加强对水道迁移模式与储层开发的关联研究。

关键词

深海水道 / 迁移方式 / 深泓线变化 / 成因机制 / 迁移模式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梁诗琴, 吴伟, 向威, 赵中会, 随雅萍 深海水道迁移模式及成因机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7(01): 27-41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