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超声联合纳米微泡对老年脑血栓患者治疗效果评价及血清标志物相互作用的网络构建

陈姗姗, 周晓东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 2025, Vol. 46 ›› Issue (02) : 201 -206.

PDF (1346KB)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 2025, Vol. 46 ›› Issue (02) : 201 -206.

低频超声联合纳米微泡对老年脑血栓患者治疗效果评价及血清标志物相互作用的网络构建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377K)

摘要

目的 探究低频超声联合纳米微泡治疗对老年脑血栓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和血清学标志物水平的影响,并基于血清学标志物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方法 (1)选取2022年3月—2023年9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治疗的136例老年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予以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低频超声联合纳米微泡治疗。比较两组血清学标志物水平、凝血功能、神经和运动功能。(2)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对PPI网络节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的六分钟步行距离试验、Barthel指数、上肢Fugl-Meyer评分(FMA)评分、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营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蛋白3(NT-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VEGF、NGF、BDNF、NT-3和S100β存在广泛的PPI。PPI网络节点基因显著富集在Ras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和Rap1信号通路等KEGG通路上,显著富集在变性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神经营养结合、轴突等GO功能项目上。结论 低频超声联合纳米微泡可以促进老年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脑血栓老年患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降低脑损伤程度。其潜在机制可能包括Ras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和Rap1信号通路等。

关键词

脑血栓 / 低频超声 / 纳米微泡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陈姗姗, 周晓东 低频超声联合纳米微泡对老年脑血栓患者治疗效果评价及血清标志物相互作用的网络构建[J].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5, 46(02): 201-20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346KB)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