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杞菊地黄丸治疗干眼症的作用机制

徐晨, 梁鹏飞, 师若迪, 俞洋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 2025, Vol. 46 ›› Issue (03) : 322 -329.

PDF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 2025, Vol. 46 ›› Issue (03) : 322 -329.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杞菊地黄丸治疗干眼症的作用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杞菊地黄丸治疗干眼症的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从TCMSP数据库及药典中获取杞菊地黄丸的有效活性成分,并将其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平台转换为标准基因名。疾病靶点自GeneCards、OMIM及DisGeNET数据库筛选得到。用Cytoscape3.9.1软件构建并分析复方网络,得到药物主要活性成分。在STING平台对杞菊地黄丸与干眼的交集基因进行蛋白互相作用分析,而后导入软件筛出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4.2.6软件完成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得出149个杞菊地黄丸的有效成分及2 014个干眼靶点,两者共有89个交集基因。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β-谷甾醇、柚皮素、豆甾醇、异鼠李素,核心靶点包括蛋白激酶B(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蛋白P53(TP53)、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B)、雌激素受体1(ESR1),关键通路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 杞菊地黄丸治疗干眼症可能是通过槲皮素等作用于AKT1、TNF、TP53、IL6等核心靶点,调节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抑制凋亡的作用。

关键词

杞菊地黄丸 / 干眼症 / 网络药理学 / 分子对接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徐晨, 梁鹏飞, 师若迪, 俞洋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杞菊地黄丸治疗干眼症的作用机制[J].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5, 46(03): 322-329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