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化疗时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时间和初诊时白蛋白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基因突变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张瑞婷, 阎斌, 李祖燕, 孙金敏, 姚锦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08) : 117 -124.

PDF (1111KB)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08) : 117 -124.

诱导化疗时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时间和初诊时白蛋白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基因突变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137K)

摘要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时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PBBC)时间和初诊时白蛋白(ALB)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基因突变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5月初诊的175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ROC曲线确定PBBC的最佳临界值为6.5 d,PBBC≤6.5 d划分为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短时间组(EBC),PBBC> 6.5 d分为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长时间组(DBC);以PBBC和初诊时ALB建立简易预后模型,可以将患者划分为a、b、c 3组,a组(PBBC≤6.5 d、ALB>34.45 g/L,无危险因素),b组(PBBC> 6.5 d、ALB> 34.45 g/L或PBBC≤6.5 d、ALB≤34.45 g/L,1个危险因素),c组(PBBC> 6.5 d、ALB≤34.45 g/L,2个危险因素),对3组患者各基因突变情况及OS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评估各种参数的差异性,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显示PBBC和ALB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对abc 3组的OS进行组间比较发现,3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1.86 a和0.93 a(a组vs b组,P <0.001;a组vs c组,P <0.001;b组vs c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出无危险因素组的OS和PFS均优于1~2个危险因素者。发现3组间CEBPA双突变和NPM1基因突变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C-KIT基因突变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BBC和ALB是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BBC和ALB组成的简易预后模型可以为精准化、个体化诱导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为判断初诊AML患者的基因突变及预后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 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 / 白蛋白 / 基因突变 / 预后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瑞婷, 阎斌, 李祖燕, 孙金敏, 姚锦 诱导化疗时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时间和初诊时白蛋白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基因突变及预后之间的关系[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117-12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111KB)

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