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氏疏螺旋体在HMC3细胞感染模型中WDR36和WRN基因的表达分析

李贞, 董森元, 马碧书, 付书雅, 宝福凯, 柳爱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11) : 9 -15.

PDF (2331KB)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11) : 9 -15.

伯氏疏螺旋体在HMC3细胞感染模型中WDR36和WRN基因的表达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2386K)

摘要

目的 为探索神经莱姆病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录组学与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发现相关的2个基因WDR36和WRN,以证明其具有靶点治疗的潜力。方法 通过建立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转录组学数据。通过GO富集分析,识别出2个具有研究价值的WDR36和WRN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验证这2个基因在Bb感染神经莱姆病中的作用,采用人脑胶质细胞HMC3细胞株作为模型。实验组细胞接受了不同MOI(1和10)的Bb接种,并在感染后6 h、12 h和24 h收集细胞悬液。使用trizol法提取RNA,并通过qPCR法测定WDR36和WRN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在Bb感染的HMC3细胞中,发现Bb MOI=1为适宜感染浓度。结果表明WDR36的表达量在24 h与12 h对比有显著的上调(P <0.01),且6 h的PBS组与试验组基因表达含量对比上升但不明显(P> 0.05),12 h、24 h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WRN的表达量在24 h与12 h对比有显著上调,且6 h、12 h、24 h的实验组分别比其PBS组基因表达含量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WDR36和WRN的上调可能与LNB的神经病理过程相关,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LNB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可能为开发针对Bb感染的新型治疗方案提供潜在的分子靶点。

关键词

伯氏疏螺旋体 / WDR36 / WRN / HMC3细胞株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李贞, 董森元, 马碧书, 付书雅, 宝福凯, 柳爱华 伯氏疏螺旋体在HMC3细胞感染模型中WDR36和WRN基因的表达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1): 9-15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331KB)

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