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血小板自噬相关因子表达参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20年7月至2023年3月入住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90例aSAH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后3个月mRS评分,46名mRS评分为0~2分的aSAH患者被分为良好预后组,44名mRS评分为3~5分的aSAH患者被分为预后不良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血小板,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自噬相关蛋白7(ATG7)、苄氯素1(BEC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sequestosome 1(p62)水平。结果 与良好预后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早期脑损伤例数、血管痉挛例数、迟发性脑缺血例数显著增加(P <0.05)。与良好预后组相比,预后不良组ΔPLT显著降低(P <0.05),ΔLC3-Ⅱ、ΔATG7显著增加(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ΔPLT与ΔATG7、ΔLC3-Ⅱ、ΔBECN1呈显著正相关性(r=0.239、0.389、0.487,均P <0.05)。发生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的aSAH患者血小板ΔLC3-Ⅱ高于未发生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的aSAH患者(P <0.05)。ICU住院时间(OR=1.187,95%CI 1.045~1.349,P=0.008),ΔPLT(OR=0.972,95%CI 0.947~0.998,P=0.034)和ΔLC3-Ⅱ(OR=2.840,95%CI 1.049~7.694,P=0.040)是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ICU住院时间、ΔPLT和ΔLC3-Ⅱ组合预测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能力最大,AUC为0.921,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84.8%。结论 aSAH患者治疗早期血小板计数和LC3-Ⅱ改善程度减弱可作为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血小板
/
自噬
/
神经功能损伤
/
预后
Key words
方园, 吴昆仑, 张仕涛, 冯阳
血清中血小板自噬相关因子表达参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关系[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5): 118-125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