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模式与宏观形变特征关系研究

陈明浩, 郑光, 刘震东, 刘俊杰, 陆会燕

工程科学与技术 ›› 2024, Vol. 56 ›› Issue (05) : 60 -73.

PDF
工程科学与技术 ›› 2024, Vol. 56 ›› Issue (05) : 60 -73.

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模式与宏观形变特征关系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随着中国建设工程不断向西南地区发展,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日益凸显,许多学者利用InSAR遥感技术在该地区开展早期识别研究卓有成效,但研究却仅限于地表宏观形变的识别与判定,无法明确斜坡内部破裂与表层宏观形变间的对应关系。加之西南地区复杂地质构造作用,产生了许多高隐蔽、难预测的反倾层状岩质边坡,使得In SAR遥感早期识别遇到了又一难题。因此,本文通过开展大型土工离心试验,分析斜坡弯曲–倾倒变形阶段,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建立起斜坡倾倒变形模式与表层宏观形变特征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利用原型边坡的InSAR解译和实地调查结果,反向推断边坡所处阶段,将斜坡变形阶段可视化,为此类斜坡变形的识别和防控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表明:1)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弯曲倾倒破坏主要分为初始蠕变、坡脚倾倒–弯曲、变形累进以及折断带贯通4个阶段。倾倒破坏往往始于坡脚,而后向斜坡中上部发展,伴随阶梯状破裂面的发育贯通,斜坡被整体破坏;2)对试验图像识别分析,获取深部与表层的速率变化,建立二者的对应耦合关系。发现在倾倒变形不同阶段,大变形区域(表层关键裂缝)遵循从下至上的发展规律,依次是坡脚附近—坡前中部—陡缓交界处;且陡缓交界处岩板的变形速率曲线在倾倒变形启动、内部折断带贯通阶段存在两次明显的峰值现象;3)选用扎永变形体的InSAR解译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照,并通过现场复核,初步判断该变形体正处于变形累进阶段。

关键词

反倾层状岩质边坡 / 离心模型试验 / 早期识别 / 宏观形变特征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陈明浩, 郑光, 刘震东, 刘俊杰, 陆会燕. 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模式与宏观形变特征关系研究[J].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4, 56(05): 60-73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