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碎屑锆石及水文观测的黄河多沙粗沙区重要支流来沙变化分析

白婷, 范念念, 王远见, 聂锐华, 刘兴年

工程科学与技术 ›› 2025, Vol. 57 ›› Issue (01) : 37 -47.

PDF
工程科学与技术 ›› 2025, Vol. 57 ›› Issue (01) : 37 -47.

基于碎屑锆石及水文观测的黄河多沙粗沙区重要支流来沙变化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巨大的来沙量是造成黄河水沙灾害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黄河及其主要支流实测输沙量明显减少,但产沙输沙的多时空尺度特征仍不明确。以多沙粗沙区的重要支流皇甫川和窟野河为例,利用现代水文资料和碎屑锆石物源结合的方法,分析产沙输沙变化的多时空属性特征。通过统计检验方法对实测水文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显著的减小趋势,其中:皇甫川径流、输沙序列的突变点发生在1978年和1998年,且均发生明显减小;窟野河径流的突变点发生在1979年、1997年和2011年,前两个突变点明显减小,最后一个突变点明显增加,而输沙的突变点发生在1979年和1997年,均明显减小。对皇甫川和窟野河现代河流沉积物(2020年)和几千年前的河流阶地沉积物分别进行了碎屑锆石测试分析,得出两条河流的泥沙主要由黄土和基岩组成,而现代河流泥沙中黄土的贡献率比阶地更大。造成这种输沙量急剧减小、黄土比例增加现象的原因是人类扰动加速了黄土侵蚀,但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及水土保持措施减少了水量,使得泥沙的输移比减小,大量从坡面上侵蚀的黄土沉积在沟道之中,没有被输送到流域的出口,为极端天气下的来沙提供了物源。本文采用现代尺度的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与地质沉积学的方法,结合不同尺度的方法,对黄河多沙粗沙区重要支流的来沙变化进行分析,可为调控治理黄河水沙灾害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

黄河 / 径流量 / 输沙量 / 碎屑锆石物源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白婷, 范念念, 王远见, 聂锐华, 刘兴年. 基于碎屑锆石及水文观测的黄河多沙粗沙区重要支流来沙变化分析[J].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5, 57(01): 37-47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