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支撑锑锡氧化物电极氧化降解阿特拉津性能研究

王雪, 谢佳芳, 张健, 李丁, 赵全保, 董四君

工程科学与技术 ›› 2024, Vol. 56 ›› Issue (04) : 46 -56.

PDF
工程科学与技术 ›› 2024, Vol. 56 ›› Issue (04) : 46 -56.

新型自支撑锑锡氧化物电极氧化降解阿特拉津性能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阿特拉津(ATZ)作为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除草剂,其分子结构稳定,残留周期长,难以通过自然途径有效降解,长期积累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构成显著威胁。当前,Sb掺杂SnO2(ATO)电极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氧化降解污染物领域,但目前基于ATO材料制备电极通常是在平面基底上涂覆催化剂层,由于传质受限且电荷转移阻抗较大,ATO电极的反应速率受限,有机污染物去除速率较慢。鉴于此,开发新型高效稳定的电极材料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为提升ATO电极的传质性能与结构稳定性,以果糖为成孔剂,采用压片成型与高温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一体成型的自支撑3维多孔ATO(Fru–ATO)阳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等设备对电极的形貌特征与结晶性能进行详尽表征,并系统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阳极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此外,通过调整溶液初始pH值、电解质浓度及施加电流密度等条件,进一步优化了ATZ的电化学降解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Fru–ATO阳极材料的颗粒尺寸逐渐增大,XRD图谱显示其结晶度显著提升,峰形更尖锐且峰强增强,同时析氧电位正向移动,对ATZ的降解效率也显著提高。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pH=6,Na2SO4电解质溶液浓度为0.1 mol/L,电流密度为10.0 mA/cm2),1 000℃下烧结6 h所得Fru–ATO(1 000–Fru–ATO)阳极在30 min内可降解90%的ATZ(20 mg/L),60 min内降解效率达到99%,且经10次循环实验后仍保持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进一步通过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出ATZ降解过程中的17种中间产物,并据此提出了3条可能的降解路径。成功制备了具有高结晶度与3维多孔结构的Fru–ATO阳极,该电极不仅内部氧化锡结构排列有序,促进了电催化氧化过程中的电荷转移,而且其多孔结构有效暴露了更多活性位点,显著提高了传质效率。这种传质与电荷转移的双重增强机制,极大地促进了活性氧物种(尤其是单线态氧1O2)的生成,从而实现了ATZ的快速高效降解。

关键词

SnO2–Sb / 电催化 / 阳极氧化 / 阿特拉津(ATZ) / 废水处理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王雪, 谢佳芳, 张健, 李丁, 赵全保, 董四君. 新型自支撑锑锡氧化物电极氧化降解阿特拉津性能研究[J].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4, 56(04): 46-5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