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卒中后疼痛的神经机制与临床管理策略

傅佳, 冯富媛, 欧册华, 廖常莉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7 ›› Issue (06) : 553 -558.

PDF (1818KB)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7 ›› Issue (06) : 553 -558.

中枢卒中后疼痛的神经机制与临床管理策略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860K)

摘要

中枢性脑卒中后疼痛(central post-storke pain,CPSP)是一种慢性顽固性中枢神经性疼痛综合征,是由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病变引起的疼痛,与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有关,表现为与脑损伤区域相对应的躯体部位的持续或间歇性疼痛,伴有感觉异常。目前,CPSP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疼痛信号传导通路功能障碍、中枢脱抑制、中枢敏化、神经胶质细胞机制、神经递质失衡、离子通道改变等均与CPSP有关。随着CPSP患病人群的增多,当前治疗和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常见的管理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有限。未来研究重点应在多学科综合治疗、功能神经影像学建立预测模型、生物标志物开发、新药物靶点探索以及关注CPSP与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共患病的基础研究上。本文就CPSP的神经机制与临床管理策略作一综述,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卒中后疼痛 / 神经病理性疼痛 / 神经机制 / 临床管理策略 / 多学科综合治疗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傅佳, 冯富媛, 欧册华, 廖常莉 中枢卒中后疼痛的神经机制与临床管理策略[J].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6): 553-558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818KB)

5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