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硼替佐米给药模式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维持治疗的疗效、副作用及生存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内科和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90例未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维持治疗方案分为A组(每3个月进行4次给药,共66例)和B组(每3个月进行6次给药,共12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硼替佐米维持治疗共2年,疗效评估分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 P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mis-sion, VGPR)、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trictly complete remission, s CR)及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随访时间为3年。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预后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随访2年后,A组与B组疗效评估为PD的分别有22例(33.3%)和43例(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A组和B组3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率分别为57.6%和67.6%,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率分别为70.2%和7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25,P=0.232)。标危患者PFS和OS优于高危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男性)、高ECOG评分、高球蛋白水平和治疗期间停药为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副反应发生率A组和B组分别为25.8%和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危险分层及维持治疗后的疗效是影响PFS的独立因素(P <0.05);年龄、危险分层、ECOG评分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其中,危险分层是影响PFS和OS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硼替佐米维持治疗在不同危险分层和年龄组MM患者中均表现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A组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更具优势。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
硼替佐米
/
维持治疗
Key words
代明辉, 帅晓, 吴俣, 况小红, 李秋玲, 王奎
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真实世界研究[J].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2): 198-205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