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后装近距离治疗:GO、IPSA与HIPO优化算法对比研究

石翔翔, 李磊, 张静, 庞皓文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48 ›› Issue (04) : 421 -425+430.

PDF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48 ›› Issue (04) : 421 -425+430.

宫颈癌后装近距离治疗:GO、IPSA与HIPO优化算法对比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癌后装近距离治疗中正向图形优化算法(graphical optimization,GO)、模拟退火逆向计划优化算法(inverse planning simulated annealing,IPSA)以及混合逆向计划优化算法(hybrid inverse planning optimization,HIPO)的应用效果,并对其在剂量分布均匀性、靶区覆盖充分性以及危及器官保护有效性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方法 纳入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45例宫颈癌患者,分别采用GO、HIPO及IPSA优化方法,为每位患者制定1例单次处方剂量为700 cGy的后装近距离放疗计划,形成GO组、IPSA组和HIPO组。评估分析高危临床靶区(high-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TV)的D98、V200、V150和适形度指数,危及器官的D2cc、D1cc、D0.1cc等关键参数。结果 IPSA组HRCTV D98高于HI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HIPO组HRCTV V150高于IP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IPO组HRCTV CI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O组膀胱D2cc和D1cc均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O组直肠D2cc高于HI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危及器官剂量接近,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3组计划制作时间差异显著(P<0.001),其中GO组最长、IPSA组最短、HIPO组居中。结论 HIPO算法在靶区剂量优化和危及器官剂量控制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推荐作为宫颈癌后装近距离治疗的首选优化策略。

关键词

宫颈癌 / 后装近距离治疗 / 优化算法 / 剂量学分析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石翔翔, 李磊, 张静, 庞皓文 宫颈癌后装近距离治疗:GO、IPSA与HIPO优化算法对比研究[J].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4): 421-425+430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