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药材在防治精神分裂症的应用及作用机制

殷涛, 孙雪莹, 曲春成, 何伟志, 王玉婕, 赵永厚

中西医结合慢性病杂志 ›› 2025, Vol. 2 ›› Issue (02) : 36 -44.

PDF (10316KB)
中西医结合慢性病杂志 ›› 2025, Vol. 2 ›› Issue (02) : 36 -44.

药食同源药材在防治精神分裂症的应用及作用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0562K)

摘要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慢性精神障碍,因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被公认为难治性精神疾病之一。精神分裂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起居、社交、工作及学习能力。在临床治疗中,传统西药对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仍存在局限性,且常因不良反应较大和治疗成本较高而受到限制。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开始寻求其他治疗途径,其中“药食同源”中草药逐渐受到关注。药食同源药材以其天然来源、较少不良反应和多靶点作用机制,为精神分裂症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推动下,药食同源中药材资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政策文件明确要求,以保健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为重点,开展中医药健康产品的研发工作。药食同源药材是指既可食用又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或其提取物,它们的优势在于使用便捷、来源广泛且有较高的患者接受度。探讨药食同源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如人参皂苷、丹皮酚、五味子素、淫羊藿苷、姜黄素等)如何通过抗氧化、抗炎及促进神经再生等多种药理作用,靶向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核转录因子-κB蛋白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发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保护,进而使症状好转。研究为预防精神分裂症疾病、药食同源性药材的辅助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了新思路。药食同源中草药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具有潜力,但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通过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这类药材可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 药食同源 / 活性成分 / 作用机制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殷涛, 孙雪莹, 曲春成, 何伟志, 王玉婕, 赵永厚 药食同源药材在防治精神分裂症的应用及作用机制[J]. 中西医结合慢性病杂志, 2025, 2(02): 36-4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316KB)

2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