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阳蓄血”病位探析到“小肠血证”的辨证论治思考

邵天赐, 杜佳蓉, 李楠, 杨懿, 陈智慧, 张会永

中西医结合慢性病杂志 ›› 2024, Vol. 1 ›› Issue (01) : 58 -62.

PDF (1451KB)
中西医结合慢性病杂志 ›› 2024, Vol. 1 ›› Issue (01) : 58 -62.

从“太阳蓄血”病位探析到“小肠血证”的辨证论治思考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485K)

摘要

“太阳蓄血”是《伤寒论》重要概念之一,治疗蓄血的代表方剂“桃核承气汤”亦被国家药监局和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收录。然而历代医家对“太阳蓄血”病位认识不尽相同,使得后世学者难以窥其堂奥,又因其原文描述使其病证成为“疑案”,故而致使蓄血三方束之高阁,鲜为应用。基于“太阳蓄血”的证候表现和《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进行分析,参阅相关古籍,以证明“太阳蓄血”即为“小肠蓄血”,阐述蓄血病位在小肠腑的依据。进而思考现有中医理论中可能对小肠辨证的缺失,希望以此能为《伤寒论》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以及中医基础理论的丰富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

蓄血证 / 《伤寒论》 / 小肠 / 小肠血证 / 桃核承气汤 / 抵当汤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邵天赐, 杜佳蓉, 李楠, 杨懿, 陈智慧, 张会永 从“太阳蓄血”病位探析到“小肠血证”的辨证论治思考[J]. 中西医结合慢性病杂志, 2024, 1(01): 58-62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51KB)

1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