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个DNA甲基化位点对野生与圈养环颈雉鉴别能力的评价

林力钧, 王文慧, 张琦, 杜宇佳, 刘姿仪, 陈晓琳, 高鹏, 徐艳春, 杨淑慧

野生动物学报 ›› 2025, Vol. 46 ›› Issue (01) : 135 -142.

PDF
野生动物学报 ›› 2025, Vol. 46 ›› Issue (01) : 135 -142.

十一个DNA甲基化位点对野生与圈养环颈雉鉴别能力的评价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过度开发、非法猎捕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已经成为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将野外非法获取的动物混入合法养殖动物中掩盖违法犯罪的行为层出不穷,因此需要从科学鉴定角度区分不同来源的动物。骨骼肌是非法猎捕和贸易的主要目标产品,但尚没有有效的方法鉴别其来源。本研究以被归入《国家畜禽资源目录》的新型家禽,同时又是“三有”物种的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为例,采用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methylation-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melting,MS-HRM)测试了26个甲基化水平在野生和圈养环颈雉之间具有潜在差异的位点,得到11个可以稳定检测的位点。统计分析发现,LOC116232884、NFATC2、FGF9-3、FGF9-2、MAPK8、DUSP10和MYCN七个位点在两组间的甲基化水平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00~0.004),各位点整体正确鉴别率为62.22%~82.78%,累积鉴别能力可达99.999 93%。研究结果为建立鉴别野生和圈养环颈雉的方法提供了位点资源和检测方法,也为解决其他同类物种的鉴别问题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环颈雉 / 来源鉴别 / 野生 / 圈养 / DNA甲基化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林力钧, 王文慧, 张琦, 杜宇佳, 刘姿仪, 陈晓琳, 高鹏, 徐艳春, 杨淑慧 十一个DNA甲基化位点对野生与圈养环颈雉鉴别能力的评价[J]. 野生动物学报, 2025, 46(01): 135-142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3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