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相机影像的中华穿山甲体长估计和个体识别

张奕航, 孙松, 窦红亮, 杨锦圳, 王镜欣, 佟富春, 华彦

野生动物学报 ›› 2025, Vol. 46 ›› Issue (02) : 413 -418.

PDF (8156KB)
野生动物学报 ›› 2025, Vol. 46 ›› Issue (02) : 413 -418.

基于红外相机影像的中华穿山甲体长估计和个体识别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8350K)

摘要

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夜行穴居,体表覆盖鳞片,个体外观特征差异较小,基于红外相机影像拍摄到的体貌特征进行个体识别较难,因此探讨一种基于红外相机影像与比例尺估测体长进行中华穿山甲个体识别的方法。在笼舍内布设不同高度的红外相机并拍摄中华穿山甲影像,利用ImageJ软件计算中华穿山甲在红外相机影像中的体长测量值,并计算在不同高度条件下红外相机拍摄的中华穿山甲体长误差值。结果表明:红外相机最佳的布设高度为0.8 m,相对误差为2.76%。基于上述结果,在广东省和平林区对31个中华穿山甲洞穴布设红外相机,利用体长相对误差值对野外监测个体进行个体识别并统计种群数量,结果表明:2021、2022、2023年分别监测到9、6、6只中华穿山甲个体,体长为23.46~96.37 cm,说明利用红外相机影像中的体长测量值对中华穿山甲进行个体识别的方法具有可行性。本研究以红外相机技术为基础,结合比例尺原理对中华穿山甲种群进行个体识别,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可用于中华穿山甲种群数量估计与种群动态评估。

关键词

红外相机 / 中华穿山甲 / 体长 / 个体识别 / 种群监测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奕航, 孙松, 窦红亮, 杨锦圳, 王镜欣, 佟富春, 华彦 基于红外相机影像的中华穿山甲体长估计和个体识别[J]. 野生动物学报, 2025, 46(02): 413-418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8156KB)

1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