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HRAM模型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应用研究

吴许雄, 徐丽美, 黄娟, 杨雅玲, 汪昭楚, 梁瑞文, 石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50 ›› Issue (06) : 821 -827.

PDF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50 ›› Issue (06) : 821 -827. DOI: 10.13406/j.cnki.cyxb.003641

3D-HRAM模型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应用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three-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3D-HRAM)模型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分两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将92例患者均行3D-HRAM及直肠腔内超声(endoanal ultrasonography,EAUS)检查,检测括约肌信息,与术中记录对比,评估二者诊断效能及定位准确性。第二阶段将已检测的92例患者按伴/不伴肛门功能障碍症状分组,进一步评估2种检测方法对于术后括约肌损伤代偿/失代偿病例的诊断及定位价值。结果:92例患者经3D-HRAM诊断括约肌损伤41例,敏感度为61.19%,特异度为88%,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39,定位准确率为44.77%;经EAUS诊断57例,敏感度为85.07%,特异度为76%,AUC为0.813,定位准确率为71.64%,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提示3D-HARM对复杂性肛瘘术后括约肌损伤的诊断效能和定位准确率均低于EAUS。通过症状分组后,3D-HRAM对于有症状的括约肌损伤(失代偿)病例的诊断效能及定位准确率明显优于无症状组,而与EAUS相似(P=0.763)。结论:3D-HRAM的应用优势在于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失代偿的病例,可为肛门控便机制及损伤代偿机制的研究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 括约肌损伤 / 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模型 / 诊断与定位 / 损伤代偿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吴许雄, 徐丽美, 黄娟, 杨雅玲, 汪昭楚, 梁瑞文, 石荣 3D-HRAM模型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应用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5, 50(06): 821-827 DOI:10.13406/j.cnki.cyxb.00364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