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休克对青少年重度抑郁症BDNF和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
王余娜 , 杜宁 , 耿丹丹 , 冉攀 , 徐何雁 , 郭家梅 , 况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50 ›› Issue (01) : 123 -129.
电休克对青少年重度抑郁症BDNF和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
Effect of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on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oxidative stress factors in adolesc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目的 为探究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治疗对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青少年患者的疗效,进行MDD青少年患者电休克治疗期间氧化应激水平、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抑郁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方法 选择2023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8例重度抑郁症青少年患者为回顾性分析试验组(MDD组),采用问卷招募2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组。电休克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集MDD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等量表评分,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BDNF水平。对照组仅采集血样和人口学数据。 结果 MDD组治疗前的SOD和BDNF低于对照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A高于对照组(P<0.001)。经过电休克治疗后,MDD组SOD较治疗前增高(P<0.001)、BDNF较治疗前增高(P<0.001),MDA较治疗前降低(P<0.001),SOD、MDA、BDNF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AMD-17治疗后降低(P<0.001)、PDQ-D治疗后降低(P=0.004)、CFQ量表评分治疗后降低(P=0.001),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RISC、AAQ-2量表评分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电休克治疗前后的SOD、MDA、BDNF分别和治疗前后HAMD-17评分存在弱相关性。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电休克治疗前SOD水平能作为ECT治疗应答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前MDA、BDNF水平对HAMD-17治疗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ECT治疗后,患者血清中SOD和BDNF升高、MDA降低。MDA降低,SOD和BDNF的增加与抑郁改善程度具有弱相关性,推测ECT治疗可改善MDD青少年患者抑郁症状,具体机制与SOD、MDA、BDNF改变有关,但3种指标能否成为预测电休克改善抑郁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
抑郁症 / 青少年 / 电休克 / 氧化应激 /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depression / adolescent /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 oxidative stress /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