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F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分析恶性肿瘤伴发肺部炎症的病原谱特征及临床意义

陈旭, 简春利, 杨峤, 郑林鹏, 蔡定钦, 李娟, 孙建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50 ›› Issue (06) : 742 -749.

PDF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50 ›› Issue (06) : 742 -749. DOI: 10.13406/j.cnki.cyxb.003851

BALF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分析恶性肿瘤伴发肺部炎症的病原谱特征及临床意义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基于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分析恶性肿瘤患者伴发肺部炎症的病原谱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道症状,肺部影像学诊断为肺部炎症,通过BALF mNGS及痰液检测病原微生物。通过描述性分析描述患者临床资料及病原微生物谱分布,比较不同癌症类型、转移状态患者病原体分布差异。比较痰液培养和BALF mNGS检测的差异性。结果:共纳入127例患者,其中70.9%为非小细胞肺癌、15.0%为小细胞肺癌、其他类型14.1%。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占48.0%。共检测BALF mNGS 145次,其中84次(57.9%)病原微生物呈阳性。混合感染共13次,占比15.5%。共检出121株病原微生物,真菌(41.3%)和革兰阴性菌(39.7%)为主要感染病原体种类。其中耶氏肺孢子菌(16.5%)、白色念珠菌(11.6%)、流感嗜血杆菌(11.6%)、肺炎克雷伯菌(10.7%)、铜绿假单胞菌(10.7%)及金黄色葡萄球菌(8.3%)构成最常见的感染病原体。不同癌症类型及远处转移状态患者病原体分布差异明显,但耶氏肺孢子菌均为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病原体。70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痰液病原微生物培养,检测阳性率仅为16.0%,较BALF mNGS检测明显降低(χ2=35.52,P<0.001)。痰液培养和BALF mNGS结果一致性比例为48.1%。结论:BALF mNGS可精准揭示恶性肿瘤患者肺部感染的复杂病原谱,尤其是耶氏肺孢子菌等高危机会性病原体。对于痰菌阴性的患者,BALF mNGS也可显著提高检出率,同时提高混合感染的检出率。

关键词

恶性肿瘤 / 肺部感染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 肺泡灌洗液 / 耶氏肺孢子菌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陈旭, 简春利, 杨峤, 郑林鹏, 蔡定钦, 李娟, 孙建国 BALF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分析恶性肿瘤伴发肺部炎症的病原谱特征及临床意义[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5, 50(06): 742-749 DOI:10.13406/j.cnki.cyxb.00385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