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摘要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自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间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列入观察组,另收集同时期49例非心力衰竭者临床资料列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及RDW.将观察组患者中在出院后3个月内出现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的23例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余63例纳入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及RDW.进一步分析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及RDW与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性及对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RDW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RDW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白蛋白及RDW的预测阈值分别为131.35、38.22 g/L及0.155 g/dL,三者单一指标及联合预测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7、0.717、0.702及0.809,三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灵敏度、特异度亦较高.[结论]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的明显降低及RDW的明显升高与心力衰竭预后不良有关系,三者联合检查对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的预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心力衰竭
/
血红蛋白
/
白蛋白
/
红细胞分布宽度
/
预后
Key words
卢超, 刘俊晓
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4, 47(02): 140-143 DOI:10.16068/j.1000-1824.2024.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