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021年泉港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刘小敏, 曾菊花, 郭江霞, 蔡枫瑜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 2024, Vol. 47 ›› Issue (03) : 293 -296.

PDF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 2024, Vol. 47 ›› Issue (03) : 293 -296. DOI: 10.16068/j.1000-1824.2024.03.019

2007年—2021年泉港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分析2007年—2021年泉港区艾滋病的流行学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2021年泉港区辖区内上报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回顾性研究2007年—2021年泉港区累计报告147例,资料来源于泉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中的诊断标准。其中,HIV感染者占84例(57.1%),AIDS患者占63例(42.9%)。在147例患者中,以男性为主,共111例(75.5%),女性36例(24.5%)。已死亡31例(21.1%),现存活116例(78.9%)。泉港区2007年—2021年艾滋病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2015年出现一个发病小高峰,之后发病率稍有下降,平均年发病率为2.94/10万。按户籍地分布:本县区133例(90.5%)、外省8例(5.4%)、本省其他地市4例(2.7%)、本市其他县市2例(1.4%)。年龄中位数47岁。农民、家政及待业、工人占比较高;学历为初中、小学及高中或中专占比较高;已婚或有配偶88例(59.9%),离异或丧偶20例(13.6%),未婚39例(26.5%)。147例中,异性传播112例(76.2%)高于同性传播26例(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感染率高于学历为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007年—2021年泉港区AIDS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患者以中年、男性居多,主要分布于该县区,低学历、低收入、已婚人群发病率较高,主要通过异性传播。该地区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医疗机构应加强检测网络建设,提升HIV/AIDS检测的覆盖率。

关键词

艾滋病 / 流行病学特征 / 泉港区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刘小敏, 曾菊花, 郭江霞, 蔡枫瑜 2007年—2021年泉港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4, 47(03): 293-296 DOI:10.16068/j.1000-1824.2024.03.019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