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DCE-MRI对比经外科脱位入路联合打压植骨术与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术治疗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权力, 孙家豪, 夏天卫, 沈计荣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 2024, Vol. 47 ›› Issue (04) : 428 -430.

PDF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 2024, Vol. 47 ›› Issue (04) : 428 -430. DOI: 10.16068/j.1000-1824.2024.04.016

结合DCE-MRI对比经外科脱位入路联合打压植骨术与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术治疗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通过对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结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对比经外科脱位入路(SHD)联合打压植骨术(IBG)与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术(PVIBGT)两种不同术式治疗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2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A组(SHD-IBG治疗)和B组(PVIBGT治疗)。基于髋关节Harris评分、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两组的远期疗效,并采用DCE-MRI技术分析两组术后2年股骨头内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术后2年,A组保髋成功率为93.3%,B组保髋成功率为86.7%。两组术后1年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A组术前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69.5分,术后1年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81.5分,术后2年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73.6分;B组术前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70.7分,术后1年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78.9分,术后2年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72.5分。两组患者术后1年及术后2年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DCE-MRI技术分析可知,与术前相比,术后2年两组股骨头坏死区血流灌注均增加,修复反应区高灌注情况均改善。结论:结合DCE-MRI技术,通过对比分析SHD-IBG与PVIBGT治疗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的远期疗效,发现两种术式均能延缓股骨头坏死的进展,其中SHD-IBG的临床疗效更佳。

关键词

外科脱位 / 打压植骨术 / 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术 / 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权力, 孙家豪, 夏天卫, 沈计荣 结合DCE-MRI对比经外科脱位入路联合打压植骨术与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术治疗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4, 47(04): 428-430 DOI:10.16068/j.1000-1824.2024.04.016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