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CTA及多种评分方法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介入治疗效果中的预测效能

程永娜, 冯子明, 陈玲芝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 2024, Vol. 47 ›› Issue (05) : 547 -551.

PDF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 2024, Vol. 47 ›› Issue (05) : 547 -551. DOI: 10.16068/j.1000-1824.2024.05.006

冠状动脉CTA及多种评分方法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介入治疗效果中的预测效能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J-CTO评分、CT-RECTOR评分及new-CT-RECTOR评分方法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中的预测效能。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进行PCI的228例冠状动脉CTO患者(232支病变血管),根据PCI结果将其分为PCI成功组(178例)和PCI失败组(5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CCTA、J-CTO评分、CT-RECTOR评分及new-CT-RECTOR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导致PCI失败的因素、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多种评分方法在冠状动脉CTO患者PCI效果中的预测效能。结果:PCI失败组患者中存在负性重塑、钝形闭塞、血管弯曲程度> 45o及血管钙化程度> 50%患者的占比高于PCI成功组患者(P <0.05)。PCI失败组患者血管闭塞长度长于PCI成功组患者(P <0.05)。PCI失败组患者闭塞段近端密度大于PCI成功组患者(P <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负性重塑、钝形闭塞、血管弯曲程度> 45o及血管钙化程度> 50%是导致患者PCI失败的主要因素(P <0.05)。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与J-CTO评分方法相比,CT-RECTOR评分、new-CTRECTOR评分方法在患者PCI效果中的预测效能更高(P <0.05)。结论:存在负性重塑、钝形闭塞、血管弯曲程度> 45o及血管钙化程度> 50%是导致冠状动脉CTO患者PCI失败的主要因素。CT-RECTOR评分、new-CT-RECTOR评分方法在冠状动脉CTO患者PCI效果中的预测效能更高。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程永娜, 冯子明, 陈玲芝 冠状动脉CTA及多种评分方法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介入治疗效果中的预测效能[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4, 47(05): 547-551 DOI:10.16068/j.1000-1824.2024.05.006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