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不同阈值指导补液对预防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效果观察

张悦, 齐冰雨, 郑荣珍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 2025, Vol. 48 ›› Issue (02) : 43 -46.

PDF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 2025, Vol. 48 ›› Issue (02) : 43 -46. DOI: 10.16068/j.1000-1824.2025.02.012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不同阈值指导补液对预防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效果观察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观察并比较以下腔静脉塌陷指数的两个不同阈值为导向来指导高血压患者术前补液对于预防其发生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9月—12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行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Ⅱ~Ⅲ级、年龄为45~8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下腔静脉塌陷指数指导输液1组(IVC-1组)、下腔静脉塌陷指数指导输液2组(IVC-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不进行超声检查和术前液体预充;IVC-1组和IVC-2组均于进入手术室前在病房内行下腔静脉超声检查,测定下腔静脉最大直径(IVCmax)和最小直径(IVCmin),并计算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分别以IVC-CI> 40%、IVC-CI> 35%作为进行麻醉前输液的标准,在完成输液后进入手术室进行手术。观察和记录三组补液前的平均动脉压、诱导后10 min内的最低平均动脉压,并分别计算每组的低血压发生率、诱导前补液量和诱导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VC-1组和IVC-2组诱导后低血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较低(P <0.05)。与IVC-1组比较,IVC-2组诱导后低血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较低(P <0.05),诱导前补液量较大(P <0.05)。结论:以35%或40%为IVC-CI阈值指导补液治疗均能有效预防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发生,且以IVC-CI> 35%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

高血压 / 全麻诱导 /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 低血压 / 加速康复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悦, 齐冰雨, 郑荣珍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不同阈值指导补液对预防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效果观察[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5, 48(02): 43-46 DOI:10.16068/j.1000-1824.2025.02.012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