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索败酱草-仙鹤草作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

吕乐, 李晶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 2025, Vol. 48 ›› Issue (05) : 110 -117.

PDF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 2025, Vol. 48 ›› Issue (05) : 110 -117. DOI: 10.16068/j.1000-1824.2025.05.030

利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索败酱草-仙鹤草作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以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为基础对败酱草-仙鹤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获取败酱草-仙鹤草的化学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筛选条件,筛选出药物潜在的有效成分。将Pubchem数据库中药物成分的SMILES编码上传至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进行靶点预测。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靶点选择是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进行的。以Cytoscape 3.10.2绘制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将药对的潜在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然后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再导入Cytoscape对核心靶点进行筛选。针对败酱草-仙鹤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靶点选择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最后进行分子对接,将核心药物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以进一步明确二者的结合能力。结果:通过筛选,得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15种药物成分,获得85个药物和疾病联合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败酱草和仙鹤草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对细胞内信号转导的调节、MAP激酶活性的正向调节以及对炎症反应的调控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犀草素、山柰酚、槲皮素等多种活性成分与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人热休克蛋白90KDa α(胞质)A类成员1(HSP90AA1)、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雌激素受体1(ESR1)等关键靶点蛋白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败酱草-仙鹤草药对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机制涉及MAPK通路抑制、炎症调节及凋亡调控。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 网络药理学 / 分子对接 / 败酱草 / 仙鹤草 / 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吕乐, 李晶 利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索败酱草-仙鹤草作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5, 48(05): 110-117 DOI:10.16068/j.1000-1824.2025.05.030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