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河边区块煤系气合采数值模拟与开发效果评价

王文楷, 刘世奇, 梁渝, 杜瑞斌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25, Vol. 54 ›› Issue (01) : 98 -114.

PDF (10650KB)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25, Vol. 54 ›› Issue (01) : 98 -114. DOI: 10.13247/j.cnki.jcumt.20240339

贵州大河边区块煤系气合采数值模拟与开发效果评价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0904K)

摘要

煤系气具有共生共储、多岩性储层频繁互层等特点,多层合采是实现其高效开发的有效方式.以黔西地区大河边区块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煤系叠合型储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典型煤层-砂岩-泥岩互层型煤系叠合型气藏生产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不同开发层段下煤系气井合采效果,阐明了非煤层段产气贡献、压力传导和渗透率动态变化对煤系气开发效果的影响,并提出研究区煤系气合层排采建议.结果表明:煤系气井合采效果受气源供给、地层压力传导方式以及储层物性动态变化影响.非煤层段(泥岩、砂岩)作为补充性气源对煤系气井产气量有一定贡献,其中“煤层+顶板+底板”开发方式的合采效果最佳,累计产气量增幅达2.97%~48.46%,非煤层段的产气贡献率可达5.3%~10.4%.非煤层段的产气贡献率受控于地层压力传导方式.层间垂向压差影响下,地层压降由泥岩、砂岩的高压力区向煤层的低压力区传导,控制了层间物质传递.多层段开发可减缓层间垂向压力传导,有利于储层内部压力的扩展和下降,而过多的开发层段,反而造成层间垂向压差增大,抑制了储层内部压降扩展,指示了煤系气开发应结合含气系统储层性质,优选适宜的开发层段.泥岩、砂岩渗透率的动态变化受开发方式的显著影响.多层合采的开发方式有利于煤层渗透率恢复,但易导致泥岩、砂岩渗透率快速下降,通过合理的排采管控工艺降低甚至避免泥岩、砂岩储层伤害也尤为重要.

关键词

煤系气 / 多层合采 / 压力传导 / 渗透率 / 大河边区块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王文楷, 刘世奇, 梁渝, 杜瑞斌 贵州大河边区块煤系气合采数值模拟与开发效果评价[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25, 54(01): 98-114 DOI:10.13247/j.cnki.jcumt.20240339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650KB)

2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