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均质模型的深部咸水层CO2封存热-流-力耦合效应研究

王新, 杨鹏飞, 梁冰, 孙维吉, 徐军, 王芳, 杨新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25, Vol. 54 ›› Issue (02) : 399 -412.

PDF (33263KB)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25, Vol. 54 ›› Issue (02) : 399 -412. DOI: 10.13247/j.cnki.jcumt.20240453

基于改进均质模型的深部咸水层CO2封存热-流-力耦合效应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34060K)

摘要

深部咸水层CO2封存面临复杂的热-流-力耦合问题,已有研究在均质模型中对孔隙度、渗透率变化的动态响应考虑不足,且对超临界CO2的密度和黏度参数在实际储层条件下的适用性缺乏进一步的修正.为弥补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均质模型,在数学模型中添加动态孔隙度和渗透率,结合Peng-Robinson状态方程与Brokaw模型校正超临界CO2在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密度和黏度特性.基于此改进模型,构建并验证了深部咸水层CO2封存的数学模型,并在15 a模拟周期内探究了储层压力、温度、CO2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及位移变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准确捕捉注入CO2带来的压力升高与热交换效应,注入井周围及上方区域的压力、温度随时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CO2饱和度呈梯度扩散分布,盖层底部CO2累积导致孔隙度和渗透率减小;封存期间,储层垂向隆起的最大位移为0.283 m,主要受到压力引起的压实效应和温度导致的冷缩效应的共同作用,其中压实效应引起的隆起大于冷缩效应带来的沉降,使得整体位移表现为隆起,明确了压力和温度对于储层垂向位移的耦合主导性.与传统模型相比,改进后的模型更贴近真实储层的多场耦合效应.通过引入动态孔隙度和渗透率模型,更准确地反映了CO2注入过程中压力的非线性变化、岩石热应力变化以及储层渗透性变化,可为提升CO2封存效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深部咸水层 / CO2封存 / 动态孔隙度和渗透率 / 数值模拟 / 耦合效应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王新, 杨鹏飞, 梁冰, 孙维吉, 徐军, 王芳, 杨新乐 基于改进均质模型的深部咸水层CO2封存热-流-力耦合效应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25, 54(02): 399-412 DOI:10.13247/j.cnki.jcumt.20240453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3263KB)

2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