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孙中良 , 陈媛 , 李志明 , 申宝剑 , 祝庆敏 , 贾梦瑶 , 吴琰

地球科学 ›› 2024, Vol. 49 ›› Issue (05) : 1844 -1864.

PDF (5770KB)
地球科学 ›› 2024, Vol. 49 ›› Issue (05) : 1844 -1864. DOI: 10.3799/dqkx.2022.125

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作者信息 +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so-Neoproterozoic Source Rocks and Oil-Source Correlations in the Yanshan Area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5907K)

摘要

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的油气富集情况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运用总有机碳(TOC)测试、热解、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GC-MS)等方法,对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生物标志化合物、有机质来源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对比油苗/沥青与烃源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识别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地层中的主力烃源岩.研究得出,下马岭组、洪水庄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生烃潜力大,热演化程度适中,为好‒极好的烃源岩,铁岭组烃源岩为差‒中等烃源岩,高于庄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过高,已不能判断烃源岩类型.根据研究区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其中洪水庄组、铁岭组及下马岭组为第Ⅰ类烃源岩,以无环类异戊二烯姥鲛烷(Pr)和植烷(Ph)的相对含量极低,具有一定丰度的C20规则三环萜烷(C20TT)和C19TT以及特殊的13α(正烷基)‒三环萜烷系列化合物,富含四环萜烷(C24TeT)、降新藿烷(Ts和C29Ts)和重排藿烷(C30Dia),缺失甾烷化合物为特征,揭示了第Ⅰ类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热演化程度,缺氧的沉积环境以及特殊的成烃生物.高于庄组为第Ⅱ类烃源岩,以高丰度的C23~C25TT以及规则藿烷,普遍存在C27~C29规则甾烷,低丰度的C24四环萜、降新藿烷和重排藿烷,未检测到补身烷和13α(正烷基)‒三环萜系列化合物为特征,呈现出典型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下的原油特征以及指示了较为多样的生物来源.油源对比表明,第Ⅰ类油苗/沥青主要来源于洪水庄组烃源岩,而第Ⅱ类沥青砂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和高于庄组烃源岩十分相似.

关键词

燕山地区 / 中‒新元古界 / 烃源岩特征 / 生物标志化合物 / 油‒源对比 / 地球化学 / 油气地质

Key words

Yanshan area / Meso-Neoproterozoic /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rocks / biomarker compound / oil-source correlation / geochemistry / petroleum geology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孙中良, 陈媛, 李志明, 申宝剑, 祝庆敏, 贾梦瑶, 吴琰 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J]. 地球科学, 2024, 49(05): 1844-1864 DOI:10.3799/dqkx.2022.125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中国中西部典型盆地陆相页岩油形成演化与富集机理(42090020)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5770KB)

2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