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旱区内陆河流域碳通量年际变化控制机制

王同红 , 王旭峰 , 张松林 , 谭俊磊 , 张阳 , 任志国 , 白雪洁

地球科学 ›› 2024, Vol. 49 ›› Issue (05) : 1907 -1919.

PDF (4238KB)
地球科学 ›› 2024, Vol. 49 ›› Issue (05) : 1907 -1919. DOI: 10.3799/dqkx.2022.269

寒旱区内陆河流域碳通量年际变化控制机制

作者信息 +

Interannual Change Control Mechanism of Carbon Flux in Inland River Basin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4338K)

摘要

为了解寒旱区内陆河流域碳通量的年际变化及其控制机制,使用涡度相关技术和气象观测系统同步对黑河流域典型生态系统(草地、农田、湿地、荒漠、森林)的碳通量和气象环境要素进行了长期定位观测.分析观测数据显示:黑河流域内农田(玉米)生长季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与总初级生产力(GPP)最大(729.81 g C/m2/a与1 184.60 g C/m2/a),戈壁荒漠最小(94.18 g C/m2/a与134.97 g C/m2/a);湿地生长季生态系统呼吸(Reco)最大(460.22 g C/m2/a),戈壁荒漠最小(41.18 g C/m2/a).黑河上游高寒生态系统温度对NEP、GPP和Reco年际变化的解释度明显高于黑河中下游干旱生态系统,而上游高寒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对NEP、GPP和Reco年际变化的解释度低于中下游干旱生态系统.在上游的高寒生态系统中,各站点间温度与NEP、GPP和Reco为正相关,而在中下游则为负相关.浅层土壤水分在黑河流域内高寒区和干旱区均与生态系统的NEP、GPP和Reco为正相关,上游高寒区浅层土壤水分与NEP、GPP和Reco的相关性要高于深层土壤水分,而中下游干旱区则是深层土壤水分与NEP、GPP和Reco的相关性更高.

关键词

/ 黑河流域 / 总初级生产力 /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 生态系统 / 环境地质

Key words

carbon / Heihe River basin /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 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 / ecosystems / environmental geology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王同红, 王旭峰, 张松林, 谭俊磊, 张阳, 任志国, 白雪洁 寒旱区内陆河流域碳通量年际变化控制机制[J]. 地球科学, 2024, 49(05): 1907-1919 DOI:10.3799/dqkx.2022.269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466)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7YFA0604801)

“一带一路”(甘肃段)生态服务功能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5013/0030)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4238KB)

2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