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系灯影组核形石白云岩成因机制及其意义:以柳湾剖面为例

田腾振 , 李泽奇 , 鲁鹏达 , 张航 , 吴娟 , 孙玮 , 刘树根 , 何若玮 , 张洁伟 , 邓宾

地球科学 ›› 2023, Vol. 48 ›› Issue (04) : 1568 -1586.

PDF (17616KB)
地球科学 ›› 2023, Vol. 48 ›› Issue (04) : 1568 -1586. DOI: 10.3799/dqkx.2022.358

震旦系灯影组核形石白云岩成因机制及其意义:以柳湾剖面为例

作者信息 +

Genetic Mechanism and Significance of Oncoidal Dolostone in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A Case Study of Liuwan Section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8038K)

摘要

震旦系灯影组核形石白云岩作为典型的前寒武纪微生物碳酸盐岩,是我国古老深层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之一.核形石成因模式的研究,对研究古水体、恢复古环境及其成储模式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核形石结构特征和成因机制将灯影组核形石分为6类,结合岩石学、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手段,开展了四川盆地北缘核形石分布特征和沉积过程的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灯影组二段核形石发育于潮下带-潮间坪环境下,水动力和微生物条件的差异影响着微生物生长、自身钙化作用、微生物膜粘结和捕获作用、化学沉淀作用4种核形石纹层形成机理;进一步体现在水动力条件控制着核形石纹层发育厚度、形态特征和伴生岩石类型,而微生物活动习性控制影响着核形石主微量、稀土元素分异特征:贫藻纹层较富藻纹层有较高的Fe/Mn比、实体藻较非实体藻有较高Cu/Zn比,纹层稀土元素富集度一般低于核心.综上所述,灯二段核形石的形成存在4种机理,且它们被海平面变化下的微生物和水动力条件联合控制.

关键词

核形石 / 微生物 / 水动力 / 灯影组 / 柳湾剖面 / 岩石学

Key words

oncoid / microorganism / hydrodynamics / Dengying Formation / Liuwan Section / petrology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田腾振, 李泽奇, 鲁鹏达, 张航, 吴娟, 孙玮, 刘树根, 何若玮, 张洁伟, 邓宾 震旦系灯影组核形石白云岩成因机制及其意义:以柳湾剖面为例[J]. 地球科学, 2023, 48(04): 1568-1586 DOI:10.3799/dqkx.2022.358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9B6003)

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2018JZ0078)

四川省科技创新人才项目(2022JDRC0001)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7616KB)

2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