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双鱼石地区栖霞组储层成藏期次及流体演化

倪蕊 , 马行陟 , 陈勇 , 冯艳伟 , 鲁雪松 , 宋一帆 , 张辉 , 范俊佳

地球科学 ›› 2023, Vol. 48 ›› Issue (02) : 596 -608.

PDF (10464KB)
地球科学 ›› 2023, Vol. 48 ›› Issue (02) : 596 -608. DOI: 10.3799/dqkx.2022.403

川西北双鱼石地区栖霞组储层成藏期次及流体演化

作者信息 +

Stage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and Fluid Evolution of Qixia Reservoir in Shuangyushi Area, Northwest Sichuan Basin, China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0714K)

摘要

以岩心观察描述为基础,结合偏光显微镜薄片、阴极发光及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手段,探讨了川西北双鱼石构造栖霞组储层成岩和成藏期次及流体演化. 结果表明,川西北双鱼石构造栖霞组上部储层整体为亮晶云质灰岩,可将其成岩矿物充填划分为四期,依次为早期微细晶方解石、重结晶的方解石、围岩孔洞中共生的石英钠长石和沥青、裂缝中充填的白云石和方解石. 结合不同成岩阶段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埋藏史分析表明,二叠到中三叠纪研究区整体沉降接受沉积,埋深加大并受峨眉地裂伴随的热液作用影响,形成重结晶方解石,早中三叠-中侏罗纪下寒武统烃源岩达到生油高峰,使得第一期原油充注到栖霞组储层,随后二叠系中下部烃源岩在早侏罗-早白垩世达到生油高峰,即第二期原油充注. 富硅热流体的充注形成石英和钠长石,同时由于埋深和热流体的改造,部分原油裂解生成沥青,古气藏开始逐步成藏. 燕山晚期到喜山期龙门山地区在中生代中晚期经历了持续的逆冲构造变形,在构造裂缝充填白云石和方解石. 裂缝充填方解石脉中捕获含甲烷包裹体和沥青包裹体,即古气藏随之调整,整体呈现早成藏晚调整的特点.

关键词

四川盆地 / 川西北地区 / 二叠系栖霞组 / 成藏期次 / 流体演化 / 石油地质

Key words

Sichuan Basin / northwest Sichuan / Permian Qixia Formation / stage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 fluid evolution / petroleum geology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倪蕊, 马行陟, 陈勇, 冯艳伟, 鲁雪松, 宋一帆, 张辉, 范俊佳 川西北双鱼石地区栖霞组储层成藏期次及流体演化[J]. 地球科学, 2023, 48(02): 596-608 DOI:10.3799/dqkx.2022.403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42173042;41873070)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464KB)

1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