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灶演化及其对成藏的启示
杨梅华 , 左银辉 , 段新国 , 李忠权 , 张佳珍 , 党录瑞 , 杨渊宇 , 曾健丞
地球科学 ›› 2023, Vol. 48 ›› Issue (02) : 582 -595.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灶演化及其对成藏的启示
Hydrocarbon Kitchen Evolution of the Lower Cambrian Qiongzhusi Form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研究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灶迁移演化能够为震旦-寒武系天然气成藏动力学及勘探方向提供重要的支撑. 以四川盆地热历史为基础,利用盆地模拟技术恢复筇竹寺组成熟度史及生烃史,揭示烃源岩灶迁移演化规律,建立烃源岩灶与规模成藏的耦合关系,进而指出震旦-寒武系天然气发育的有利区. 筇竹寺组烃源岩主要具有3期生油阶段:加里东旋回末期、海西旋回中-末期、印支旋回末期-燕山旋回早期;且具有4期生气阶段:加里东旋回末期、海西旋回中-末期、海西旋回末期-印支旋回中期、印支旋回中期-燕山旋回早期. 加里东旋回末期,川北和川南-川西南地区发育两个烃源岩灶,后者为主要生烃中心;加里东旋回末期-海西旋回末期,川北地区烃源岩灶向西迁移,为主要生烃中心,川南-川西南地区烃源岩灶未迁移,生烃强度少量增加;海西旋回末期-燕山旋回末期,川西北-川中地区发育一个新的烃源岩灶,生烃强度大且生烃面积广,该阶段为筇竹寺组烃源岩最主要的生烃阶段. 烃源岩以生油为主,生气为辅,震旦-寒武系气藏主要由原油二次裂解形成. 较大的生油强度、台缘带优质储层及构造高带的时空耦合为震旦-寒武系规模成藏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成果可以为震旦-寒武系的天然气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针对震旦-寒武系的天然气下一步勘探应考虑中北部槽缘带的优质储层.
四川盆地 / 筇竹寺组 / 烃源岩 / 烃源岩灶演化 / 石油地质
Sichuan Basin / Qiongzhusi Formation / hydrocarbon kitchen evolution /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 petroleum geology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