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大九湖泥炭全新世中期以来的炭屑形貌特征及古火灾意义

孙清泉 , 林晓 , 黄咸雨 , 陈丹

地球科学 ›› 2024, Vol. 49 ›› Issue (09) : 3377 -3386.

PDF (5219KB)
地球科学 ›› 2024, Vol. 49 ›› Issue (09) : 3377 -3386. DOI: 10.3799/dqkx.2023.101

鄂西大九湖泥炭全新世中期以来的炭屑形貌特征及古火灾意义

作者信息 +

Charcoal Morphotypes and Potential Paleofire Significance in Middle-Late Holocene in the Dajiuhu Peatland, Hubei Province, Central China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5343K)

摘要

炭屑作为植物不完全燃烧的产物,记录了母源植物与古火灾的信息.通过分析大九湖泥炭钻孔中炭屑的形貌特征、浓度及长宽比,并与藿类通量、孢粉等生物源古环境指标进行对比,以揭示炭屑指标的古火灾和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炭屑的母源信息可由其几何形态、表面纹理及气孔结构来进行识别.炭屑的浓度与长宽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反映了古火灾的强度和主要燃烧生物材质的变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全新世中期约8.5~4.3 ka B.P.期间,炭屑浓度普遍较高,与气候干旱相联系,古火灾事件与干旱高峰一致;但7.3~7.0 ka B.P.时段内炭屑浓度呈现低值,频繁降水制约了古火灾的发生.全新世晚期约4.3 ka B.P.以来,古气候由干旱转为湿润,炭屑含量波动性下降;但在3.6 ka B.P.和2.5 ka B.P.左右,波动异常明显,表明湿润背景下的干旱事件与火灾频发密切相关.据此,炭屑可作为与高山泥炭地干旱化相联系的古火灾代用指标.

关键词

泥炭 / 炭屑 / 长宽比 / 古火灾 / 干旱.

Key words

peat / charcoal / aspect ratio / paleofire / drought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孙清泉, 林晓, 黄咸雨, 陈丹 鄂西大九湖泥炭全新世中期以来的炭屑形貌特征及古火灾意义[J]. 地球科学, 2024, 49(09): 3377-3386 DOI:10.3799/dqkx.2023.10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0A209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2070;41571189)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5219KB)

2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