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新元古代构造属性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陈友智 , 杨晓 , 吴建学 , 巫芙蓉 , 梁虹 , 吴育林 , 郭海洋 , 赵振伟 , 李晨睿 , 陈颖 , 王晓阳 , 于宁 , 王鹏 , 应倩 , 张帅 , 单宝玺

地球科学 ›› 2024, Vol. 49 ›› Issue (06) : 2058 -2070.

PDF (19789KB)
地球科学 ›› 2024, Vol. 49 ›› Issue (06) : 2058 -2070. DOI: 10.3799/dqkx.2023.111

四川盆地新元古代构造属性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作者信息 +

Neoproterozoic Tectonic Attributes and Their Petroleum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Sichuan Basin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20263K)

摘要

前人利用四川盆地周缘及内部新元古代火成岩地球化学信息分析其构造背景,存在伸展和挤压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地球物理资料显示盆地深部裂陷广布,而至陡山沱组沉积时期盆地中-西部存在明显的隆升剥蚀,两者之间的构造转换过程不清.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对四川盆地地震反射剖面构造解释,结合岩石地球化学、钻井数据与盆缘露头沉积层序分析,探索四川盆地新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与油气有利区.结果表明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至冈瓦纳汇聚阶段洋-陆俯冲是导致川西-川中裂谷向隆升剥蚀转化的原因,而川东新元古代中后期(820~551 Ma)始终处于构造沉降.川西-川中新元古界可能仅存在乌叶组同期的有机质岩,川中隆升区与川东沉降区之间发育碎屑岩储集体.

关键词

四川盆地 / 新元古代 / 构造属性 / 罗迪尼亚超大陆 / 澄江运动 / 石油地质.

Key words

Sichuan basin / Neoproterozoic / structure attribute / Rodinia supercontinent / Chengjiang movement / petroleum geology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陈友智, 杨晓, 吴建学, 巫芙蓉, 梁虹, 吴育林, 郭海洋, 赵振伟, 李晨睿, 陈颖, 王晓阳, 于宁, 王鹏, 应倩, 张帅, 单宝玺 四川盆地新元古代构造属性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地球科学, 2024, 49(06): 2058-2070 DOI:10.3799/dqkx.2023.11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35003)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油气勘探新领域综合研究项目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震旦系重点勘探领域研究与目标优选项目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JZ字[2015] 2005)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9789KB)

3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