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鄂西地区中二叠统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及页岩气勘探潜力

邱振 , 窦立荣 , 吴建发 , 韦恒叶 , 刘雯 , 孔维亮 , 张琴 , 蔡光银 , 张淦 , 吴伟 , 李世臻 , 曲天泉 , 高万里

地球科学 ›› 2024, Vol. 49 ›› Issue (02) : 712 -748.

PDF (38271KB)
地球科学 ›› 2024, Vol. 49 ›› Issue (02) : 712 -748. DOI: 10.3799/dqkx.2023.216

川北-鄂西地区中二叠统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及页岩气勘探潜力

作者信息 +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ic Evolution of the Middle Permia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hale Gas Exploration in the Northern Sichuan and Western Hubei Provinces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39188K)

摘要

近两年我国南方川北-鄂西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大隆组取得了页岩气重大勘探突破,并在中二叠统孤峰组发现了勘探新苗头,但其富有机质层段的分布规律及其页岩气资源潜力仍不清楚. 通过对川北-鄂西地区中二叠统地层开展沉积相识别与层序地层对比划分,分析不同层序的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而探讨该区孤峰组富有机质层段的分布规律与页岩气资源潜力. 研究结果表明:川北-鄂西地区中二叠统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和SQ3,其中层序SQ3对应于孤峰组,沉积于卡匹敦晚期;层序SQ3沉积时期,该区在碳酸盐岩台地(对应层序SQ1和SQ2)基础上发育了3个北西向展布的深水盆地,即鄂西盆地、开江-梁平台盆(海槽)和广旺台盆(海槽);孤峰组硅质岩与硅质页岩层段的有机碳TOC含量较高(平均TOC含量为3%~10%),且展布相对连续稳定;峨眉山地幔柱事件驱动了该区中二叠世晚期深水斜坡-盆地环境的形成,从而控制着孤峰组富有机质硅质岩与硅质页岩的大规模区域性沉积. 基于上述分析,综合硅质岩及硅质页岩有效厚度、TOC含量、构造保存条件等页岩气地质评价要素,在川东北至湘鄂西地区优选出5个有利区,面积约为1.2×104 km2,估算总资源量约1.75×1012 m3,展示了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

关键词

页岩气 / 三级层序 / 沉积相 / 孤峰组 / 四川盆地 / 鄂西盆地 / 非常规油气沉积学 / 石油地质

Key words

shale gas / third-order sequence / facies / Kuhfeng Formation / Sichuan Basin / Western Hubei Basin / 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sedimentology / petroleum geology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邱振, 窦立荣, 吴建发, 韦恒叶, 刘雯, 孔维亮, 张琴, 蔡光银, 张淦, 吴伟, 李世臻, 曲天泉, 高万里 川北-鄂西地区中二叠统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及页岩气勘探潜力[J]. 地球科学, 2024, 49(02): 712-748 DOI:10.3799/dqkx.2023.216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22209;42272118;92255302;4210219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项目(2023ZZ0801;2021yjcq02;2021DJ2001)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NSFSC0279)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8271KB)

1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