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东部双井子地区平地泉组陆相页岩天然裂缝发育模式
杜晓宇 , 金之钧 , 曾联波 , 刘国平 , 何文军 , 杨森 , 梁新平 , 陆国青
地球科学 ›› 2024, Vol. 49 ›› Issue (09) : 3264 -3275.
准噶尔盆地东部双井子地区平地泉组陆相页岩天然裂缝发育模式
Development Model of Natural Fractures in Continental Shale of the Pingdiquan Formation in the Shuangjingzi Area, Eastern Junggar Basin
准噶尔盆地东部二叠系平地泉组页岩油资源量丰富,天然裂缝作为烃类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流体运移通道,直接影响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效果.基于对双井子地区野外露头的精细刻画,分析了平地泉组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裂缝的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双井子地区平地泉组天然裂缝包括层内裂缝、穿层裂缝和顺层裂缝3种类型,其中层内裂缝发育程度最高,分布最为广泛.天然裂缝发育受岩性、岩石力学层和构造影响,主要表现为:(1)不同岩性裂缝发育程度不同,粉砂岩和凝灰质粉砂岩中的裂缝最为发育;(2)岩石力学层控制了层内裂缝的发育,力学层厚度越小,裂缝发育程度越高;(3)断层附近存在裂缝发育带,距离断层面越近、断层上盘以及端部的裂缝越发育.不同岩层和构造部位的裂缝类型和分布特征差异较大,层内裂缝多发育在脆性较大的岩石力学层中,穿层裂缝可以切穿多套岩层,顺层裂缝则主要发育在泥质含量较高的岩层内.裂缝的形成和分布与砂岩和泥岩夹层之间的岩石力学性质差异以及泥岩夹层的厚度密切相关.
天然裂缝 / 控制因素 / 分布模式 / 陆相页岩 / 平地泉组 / 准噶尔盆地 / 石油地质.
natural fractures / controlling factors / distribution pattern / continental shale / Pingdiquan Formation / Junggar basin / petroleum geology
/
〈 |
|
〉 |